close


I think it's time we blow this scene
Get everybody the stuff together
OK, 3-2-1, Let's Jam!


五年過去了,現在回頭看《Cowboy Bebop》,仍是這麼的新鮮。在短短二十六集中,展現出一個生動多彩的世界,裡面每個住民都是既獨特又有魅力,彷彿可以有無窮盡的故事在其中發生。這樣奇特的作品,它的創作過程也有很多與一般TV版動畫不同的地方。接下來的篇幅裡,我希望從對製作群(特別是編導陣容)的訪談,考察他們的創作過程和理念。

一般TV版動畫雖然同樣會有好幾個編劇,但他們往往只負責將已討論定案的劇情大綱加以劇本化而已。但《Cowboy Bebop》的編劇群被賦予更大的自由度,因此更能展現出各編劇的個人風格與喜好,也使得整個系列更加多變。

在企劃書階段,擔任全劇系列構成的信本敬子只簡單用幾句話描述各集劇情(如第四集是"使用細菌兵器的故事"),並列出必須加入的一些要素(第四集為"Faye成為夥伴"、"對時空閘門做些說明")。除了企劃書已有的以外,有些故事是由非編導群所構思的點子。如第十集是源於製作人南雅彥的一些想法,十八集是由《Macross 》全系列主製作人河森正治寫出大綱,十九集則是根據機械設定山根公利的點子改編。另外,也有如編劇佐藤大,是在作完電腦駭客方面的設定後發現沒人會寫,乾脆自己下海編寫的特殊例子。

決定最基本要素之後,就看各編劇如何以此為基礎串出故事來。在此階段,編劇們各憑本事,用自己最順手的方式編寫。像第十九集的編劇稻荷昭彥便以山根的"太空梭飛到宇宙救出Spike "題案為底,加進如引擎師操作控制面板的對話,和棒球轉播的伏筆等等自己喜歡的要素;佐藤大則習慣從事件開始架構故事,村井さだゆき則在第四集的原設定上作更動,將原來的恐怖份子改為環保恐怖份子,首腦由男性改為一位歐巴桑,並加入病毒的效果將人變成猿猴等有趣的設定;和其他人不同,信本敬子在開始構思時完全不管事件前因後果,而是先設定某個有趣的角色或是某個感覺不錯的場景,再來想如何與這一集連接在一起。只要能串連出一齣有趣的故事,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沒有關係。當然,這需要整個製作群同樣有不惜一切,務求表現出故事趣味性的能力與決心才行。例如第二十二集「Cowboy Funk 」裡,為了徹底引出故事中亂鬥的暢快感,製作群用了一萬張以上的賽璐璐(約為平常一集TV版動畫的三到四倍),可謂史無前例。

由於整個系列基本上是一集一集完結的單元劇形式,系列構成的一大任務就是讓每集出現的四位主角能有統一感。另一方面,擔任此職的信本敬子與導演有著同樣的共識:「希望能呈現出多面體的角色性格」。為了兼顧這兩點,信本在企劃書中特別以角色"自我介紹"的方式來表現他們的性格,藉此讓編劇群有掌握的標準,又不會被設定的形容字句限死。

但是這樣子,也很容易讓編劇抓不準個性,因而產生偏離太遠的對話與橋段。這時信本就要做軌道修正的工作,把角色的感覺盡量修回來。信本設定的角色,經過編劇的詮釋,再通過信本的修整,其結果便是與信本心中的原設定不盡相同,而能演出新鮮劇情的性格。於是我們見到Spike 等人四處闖蕩,有時嚴肅有時搞笑,有時帥氣有時吃癟,但整個加起來,卻組合成一種多樣而又有真實感的個性。

《Cowboy Bebop》的創作中,這種「不想說全、不願限死」的態度不僅僅在編劇和角色上,在故事設定的表現上更是如此。導演與系列構成都有一種共識:「如果看完一集馬上就能完全了解的作品是不會在心中留下印象的。」渡邊導演說:「最近的電視電影娛樂節目都說得太多太明,就算把聲音關掉也看得懂。所以我想作出用七分話講十分事的東西。」七分話講十分事,剩下的三分便是留給觀眾自由聯想猜測的部份,也是讓觀眾回味不已的趣味所在。所以有些故事背景雖然仔細做過設定,在動畫中只提及冰山一角(如時空閘門事件的來龍去脈、Spike和Vicious的過去),有些則根本只有一個概念,細節連作者都不清楚(如Spike 的義眼由來)。除了這些故事的主要背景設定,導演也特別重視「對故事性來說沒有必要」的部份。像是一些小細節(在禁菸區吸菸)或無關緊要的過場角色(如三位老頭、印地安長者),雖然他們對故事的走向沒有任何影響,但導演也為他們做了相當的設定,讓他們像是在自己的生活裡與主角們擦肩而過。如此不但豐富了作品的世界觀,也使得觀眾在故事之外還能得到額外的趣味。

除了上述的獨特方法外,讓《Cowboy Bebop》能夠如此與眾不同的關鍵所在,恐怕還是在創作者追求原創的決心。雖然從一開始導演就很清楚本作品的發想和《ルパン三世》有相當的關係,但他在執導時,決不用「我想作像《ルパン》那樣的東西」來做說明。「固然這麼說的話,製作群馬上就懂了,但這樣做下去充其量也只會去炒《ルパン》的冷飯而已。」為了作出與以往動畫完全不同的原創作品,製作初期與製作群的溝通當然是吃足苦頭。但到了系列中後期,製作群也漸漸熟知故事的氛圍後,反而會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驚喜。如第十三集Spike 下飛機在雪上要跑時稍微滑了一下,或是第二十二集Andy變武士裝時配樂變成東洋風,這些都是在編劇分鏡階段沒有想到的細緻表現。導演不是把製作群的位置一一安排好,叫他們如此如此照著作,這樣一來誰來做都沒有差別;相反的,他希望引出"非此人做不到"的東西來。在系列中後期,人人都對這個系列有了自己的觀點,在製作時便會自動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。導演所做的,只是一開始提出大概的風格而已。

當然,這些嘗試不可能時時都會成功,我們見到的,也是最後剪裁修整過後的模樣。但這是創造前人未見的新鮮事物必定要去面對的。導演為作品取名《Cowboy Bebop》正表明了他的期許:「在Bebop以前的爵士樂風"Swing"是看著譜照譜彈奏。後來一些想自己加進即興部份,喜歡隨興彈奏的傢伙們開始搞些即興合奏(jam session)。Bebop不就是指這些如查理‧派克(Charlie Parker)等人,即使要背負必然而來的一切風險,也要隨自己意吹奏出自己所愛的那種精神?我覺得我所做的,就像是將懷抱這種精神的人集合起來,一起來奏一曲Bebop。」


原載於〈逗.貓.棒 同人創作報〉第30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lfen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