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貓館咖啡屋策展宣言
混出什麼名堂?-關於Juicer Plan
撰文◎謝仲其(wolfenstein)/修訂
◎夕月

近年來,日本動畫/漫畫界對日本現代文化的強烈影響開始浮上台面,並且在國際間日漸受到重視,美術界也受到其強大影響的衝擊。美術館開始以動漫畫為題策 展、許多藝術家被認為是所謂「動漫畫風格」的作家,日本動漫畫有別於一般美術作品的視覺刺激,也為美術界帶來新的方向,激起一股「美術/漫畫混種」的風 潮。其中特別具代表性的,莫過於以童趣風格插畫出名的奈良美智,以及將動漫畫風格化為一種概念藝術,在國際間大紅特紅的村上隆。

但仔細看看,奈良美智的背景與動漫畫完全無關,而村上隆亦從來沒畫過任何漫畫,甚至還被漫畫界視為剽竊者。以他們來代表日本動漫畫界,實是大有問題的。究 竟漫畫這個號稱新時代浮世繪的繪畫形式,是否真的能帶來如浮世繪一般的美術革命?這一場「跨界/混種」的風潮,究竟真的跨了、混了什麼?

我們可以先看看近年來各種設計展覽的舉辦,顯示出設計(design)正積極地被引入美術(fine art)領域中。本來是在美術館外的商業管道進行宣傳、行銷的設計作品,也被請入美術館中當作美術作品展示。這一波「美術-設計」的跨界潮流,並非互相索 求的對等交流,而是美術界主動地將光環帶在設計的頭上,「提升」它至「美術」的地位。

現在對「漫畫」的「美術化」風潮,也可以見到同樣的情況。而漫畫本是一個複雜的表現系統,它的元素至少包含了強調線條輪廓的平面化造型、表達情緒與動感等 現象的符號系統、取經於影片技術的鏡框蒙太奇手法、以及超越鏡框邏輯的後設表現。觀察近年來相關的美術活動可以發現,漫畫的平面造型特色完全不成比例地受 到重視,遠遠超過其他元素。這可以說是以美術館的邏輯去理解漫畫。於是我們看到巨大的模型被當作雕塑、單幅的插畫被裱框展出,而漫畫的敘事要素在這過程中 消失了。可以說,漫畫被理解成一種新的「造型風格」,亦即,一種新的「設計」。本次展覽請到的作家村田蓮爾先生,主要的工作場域仍是在動漫畫體系中,之所以會特別被美術領域重視,跟他特出的「設計」能力有關。以「設計」來拉抬「漫畫」進入「美術」的領域,「美術-設計─漫畫」三者的關係昭然若揭。

在這波將設計與漫畫「混入」美術的潮流中,美術館/藝廊的體系扮演著背後推手的地位。這個體系除了作為展示中心的美術館/藝廊與策展人之外,亦包含了宣傳 的美術雜誌與提供論述的寫手/學者。這個潮流顯示了美術館體系對新創作元素與新觀眾群的需要,同時也顯示了美術館至今仍擁有「定義藝術」的威權地位、具有 「點石成藝」的價值引導能力。另一方面也正因為如此,它同時也成為所謂「觀念藝術家」挾非藝術物件而攻之的兵家必爭之地。村上隆便是在這個脈絡下,將動漫 畫的平面造型風格帶入美術館,一方面似乎勇氣十足地挑戰了美術館的光環,另一方面卻又沾著美術的光芒將自己帶入設計圈(為LV設計皮包)。在此,我們又再 次見到「美術─設計─漫畫」的三重關聯性。

標示出「設計」領域在這中間的關係,有助於我們破除「大眾/小眾」、「通俗/學院」等二元對立的印象。設計的受眾群,相對於漫畫與其週邊產業面對的普羅大 眾來說確實是小眾,但對應於純粹藝術而言,卻毫無疑問是更大的一群人﹔設計對應於漫畫也許顯得不那麼親近一般人,但絕對比純藝術更為通俗﹔設計所面對的顧 客群,或許在數量上屬於小眾,但在消費能力上,往往都是超過一般人的富裕階級。而純藝術品更是成為富豪收藏家的掌上遊戲。在講求營利生存的面向上,實已無 大眾小眾的區別,有的只是滿足可維繫產業生態的受眾階級意識,以及各市場的合縱連橫而已。

讓我們把思考拉回台灣,想想誰需要「跨界」?創作者若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擁有優異成績,為何還需要跨足另一個領域?或許是一種夢想、或許是一種嘗試、或許 是一種挑戰......總而言之,就是提供創作能源新的方向與可能性。若非如此,則這種「跨界」無非是缺乏創造力下的藉口。它或許是一件裝飾著動漫畫元素 的失敗藝術品、或許是一套出了美術館就不會再有人多看一眼的糟糕設計、或許是一件視覺設計精緻但毫無內涵的膚淺動漫畫......「跨界」本身從來就不是 保障作品成敗的萬靈丹,相反的,它往往突顯作品經不起既有美學標準的考驗,於是只好靠腳踏兩條甚至三條以上的船來模糊焦點。藝術創作追求原創的精神,本身 就是以突破疆界為最高目標。當它達成時,不待作者自言,觀者自會感受到無以類比的美學震撼。

對於美術館/美術展來說,觀眾對創作活動的積極參與與評判,是最易被忽略,卻極其重要的一環。我們往往檢討先進國家的成功範例,以民族性、社會風氣作為因 素之一,但社會風氣絕非創作者、或是政府社會組織單方面能促成的。當我們讚揚日本動漫畫能有如今的成就,強調其能夠將「俗」的、娛樂的動漫畫提升為「雅」 的、富高度藝術性的作品;我們更不該忽略在背後支撐這些作品的創作者的,是一群不以動漫畫為「俗」,並且具有高度藝術素養的觀眾/讀者群。這些群眾並非付 錢就了事的消費者,而是積極關心創作領域,透過各種管道發表意見,給予創作者評判與鼓勵的參與者。「欣賞」一詞並非被動接受,而是需要好奇心與行動力的主 動爭取。這樣的觀眾/讀者,才是帶領動漫畫「跨界」的真正幕後功臣。台灣需要創造出這樣的觀眾/讀者,而非人云亦云附庸風雅的消費者,這才是美術館/美術 展應盡的功能,也是我們舉辦展覽的真正目的。

如果我們希望超越階級、真正回到創作的源初衝動與審美的評判標準,那麼,我們遲早要離開大鍋炒式的混合或者削足適履的跨界,尋找到不能被任何藝種所形容的突變作品,迸發出新時代的創作能量。

在此之前,我們所呈現的各種混合成果,都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審視與反省。


http://blog.yam.com/juicer_plan/
http://yamyoukan.blogdns.net/TT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lfen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