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....1月,還是2月,我記得是農曆新年。
電視遊樂報導。介紹遊戲:湯姆歷險記、英雄列傳,攻略:大盜伍右衛門2、洛克人2、雷電。
還有《アキラ》的電影分格畫連載。
我記得應該是從山形死後,タカシ帶走ケイ,到議員與龍一同絕命,然後鐵雄出現在街上。
說實話劇情是看不懂的,但是議員與龍在街道暗處,身上沾滿血與債卷的荒謬死法,令我印象深刻。當然還有鐵雄的紅色披風,構成我對《アキラ》的最初印象。
大一點上國中,才得以看到翻譯爛到不像話的盜版錄影帶。當時震懾於鐵雄那無法阻止的瘋狂力量,導致了自己與東京市的毀滅。
不過如今重看,卻覺得金田也許才是最瘋狂的人。當持有槍械、大砲、雷射衛星、甚至超能力的人物通通打不倒鐵雄時,他對鐵雄的怪物力量彷彿視而不見,仍像個看不慣小老弟犯錯囂張的大哥,只想著由自己來解決他。即使到了最後,扭曲變形的鐵雄要被阿基拉的力量帶走時,他完全無懼於眼前完全超自然的異象,直衝進去要救鐵雄。他既不屑政府軍隊的制壓迫害,也不怕超能力者的神秘力量。
關於大友克洋作品中小孩無名的力量,〈神奇地帶〉有過詳盡的論述。事實上,這種暗諭與對比不只在大友作品中,甚至遍及各種日本動漫畫。小孩=力量源、夢想、解放或失控,大人=制約、現實、組織壓制或迫害。看看《ガンダム》、看看《EVA》,處理的也就是這些東西。
年輕的觀眾看著這些動畫,對於自己的日漸成長,一方面恐懼著日漸來臨的"現實",另一方面又漠然地加入"制約"的社會成員中,而小孩與大人的矛盾似乎永遠無法解決。
想到這裡,不禁想到金田,這樣自由穿梭於兩種力量之間無所畏懼,是否可以是小孩/大人二元對立的一種出口呢?
為了獲得解答,我在被時間不斷推向大人的同時,仍試圖記憶小時候的驚喜與震撼,記憶自己是如何衝向各種新的視野,像個飆車族似地,衝入現在的自己。
因此,那時的電視遊樂報導,就這樣被我記憶著。
- Nov 06 Sat 2004 13:59
1989年的電視遊樂報導,與《アキラ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